來源:廢水回收處理時間:2025-06-16
礦井水主要形成于煤炭開采過程中,由降水、地表水、地下水及生產用水涌入礦井而產生,是煤礦廢水的主要來源。這類水體常含有廢機油、乳化油等有機污染物,為實現礦井水的深度治理,廢水零排放技術正逐步應用于該領域。
礦井水按水質可分為潔凈礦井水、含懸浮物礦井水、高礦化度礦井水、酸性礦井水和含特殊污染物礦井水五類。其中,含懸浮物礦井水較為常見,主要污染物為細菌與懸浮物,無有毒成分;而含特殊污染物礦井水雖較為少見,但含有氟、重金屬離子及部分放射性物質,危害更為嚴重。無論何種類型的礦井水,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問題,因此推廣廢水零排放技術在該行業(yè)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。
廢水零排放技術在廢水處理領域應用廣泛,其核心工藝為針對三高廢水研發(fā)的膜法深度處理系統。該系統搭載多種技術,適用于礦井水這類進水條件復雜、處理難度大的水質。與傳統技術相比,廢水零排放技術突破了回收率低的瓶頸,顯著提升了資源綜合回收率。
從應用范疇看,廢水零排放技術不僅適用于礦井水治理,還可應用于反滲透濃水回用、循環(huán)廢水處理、沖洗水回用等領域,能夠有效實現廢水的深度治理與減量優(yōu)化,為工業(yè)廢水資源化再利用提供了可行路徑。